4月16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报告(2018)》蓝皮书及系列报告发布会在上海研究院召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为开幕会致辞,他指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即将在北京举行,会议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高标准和高水平发展”的主题展开。这给我们研究“一帶一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表示,要在已有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推进三高的要求,我们的研究也要向工笔画方向转变。
他认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如果要向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发展转变,离不开国内的高质量参与。而上海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经济中心是检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试金石,因此,研究院去年成立了“一带一路”上海研究中心,把推动“一带一路”与上海自身的创新发展作为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重点研究上海如何进一步代表国家,高质量地承担好国家重大的经济外交任务。
他表示很高兴能与上海研究院一道共同推进这项对国家和上海都有重要意义的研究,研究团队主要以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落脚点,重点就投资、贸易、金融等合作领域进行量化和可视化分析,建立量化模型,以新颖的可视化工具推动学术研究更好地服务角色,使服务决策更加科学化和便捷化。他还表示,作为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一个城市参与“一带一路”的综合性报告,《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报告(2018)》蓝皮书的研究方向、分析模型将对其他地区进一步参与“一带一路”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上海要发挥“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作用。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李友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给予很高的期望,多次强调了上海在服务“一带一路”中的作用和角色。在2018年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还提出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三大举措,以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报告》这本蓝皮书的出版,将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对有关决策部门和研究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上海市社联科研处处长金红表示,《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报告(2018)》蓝皮书及系列报告从专业的角度,以专家的视野,用时政研究方法,对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做出权威原创的考察和分析。它不仅为持续观察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中国其他省市服务“一带一路”提供了很好的样板。过去5年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研究院与沪上高校的专家学者们已经通过各种形式服务于“一带一路”,也生产出了许多优秀的学术成果。未来社联要继续作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引领者、组织者、示范者,团结引领上海市社联工作者,积极开展跨单位、跨学科、跨部门的交流和合作,把握好时代发展的机遇,在理论创新、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的改革发展上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克斌提出,上海研究院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建的新型智库。即将发布的《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报告》正是上海研究院立足上海、服务决策的一个重要成果。该书的作者队伍强大,汇聚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报告》由1个主报告、3个专题报告、4个区域报告和2个实践报告等10个篇目组成,并附有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大事记。其中,主报告重点论述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平台的作用、机制、创新等重大问题。专题报告分别围绕“桥头堡”、“科创中心”、“四大品牌”建设入手,对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新高低和能力培养进行了论述。区域报告重点对东盟、俄罗斯、中东欧、西亚非洲四个区域中的上海服务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展望。实践篇对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的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的实践典型作出了经验总结。
赵克斌认为,《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报告》作为第一本专门研究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的报告,它在篇目、主题上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和谋划。主报告、专题报告、区域报告和实践报告4篇完整地涵盖了上海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的重点领域。从所涉及的主题来看,涵盖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科创中心、“四大品牌”等上海市重点推进的几件大事,也涵盖了东盟、俄罗斯、中欧、东欧、西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这些报告既照顾到了上海市的战略,也照顾到“一带一路”建设核心,涵盖面相当广泛齐全。这为《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报告》作为第一本此类报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玉柱从技术和细节层面对蓝皮书的三大创新点作了汇报。创新点一在于蓝皮书的组织结构,涵盖了专题报告、地区报告、案例分析、大数据等内容。2018年蓝皮书的主报告以进博会作为话题,专题报告聚焦上海科创中心、四大品牌等内容,接下来将继续深入分析“一带一路”与长三角一体化和进口博览会等问题。
创新点二在于利用第一手调研案例建立了自己的案例库,研究团队建立了自己的模型,并对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呈现。他表示接下来还将充分挖掘一些失败案例,为企业提供参考。
创新点三在于对区域的关注,主要呈现西亚,北非,中东欧五块区域。未来还将紧密结合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任务,进行创新型探索,以一个省市的对接力量呈现国家的力量。他表示接下来还将对前沿问题进行深入跟踪研究,争取获得突破。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春发布了《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最佳案例2018》、《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数据分析2018》三分报告。他指出早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上海桥头堡定位之后,上海就及时出台了行动计划,开始兼顾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一带一路”的落实研究。此次发布的三份报告,代表着把“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升级为“一带一路”和上海研究中心,同时,此次采用了标志性的工程评估和绩效评估的双重评估体系,今后还将从理论框架、数据、基础素材等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指出,此次发布的《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报告(2018)》蓝皮书创新点颇多,它是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的第一本蓝皮书,把上海的服务和“一带一路”紧密结合,在国内是没有先例的。此书还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创新,特别是数据库建设。同时,他对上海做好桥头堡、做好高质量“一带一路”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高质量的工程、很好的融资能力、高标准的“一带一路”的法规、“一带一路”的高科技突破、高水平的文化融合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全认为此次蓝皮书的报告较为成功,不仅聚焦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同时还注重研究结果。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刘宏松指出,此次蓝皮书质量高,实力强,具有独创性。报告涉及多方面,多角度,特别是针对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金融、投资、贸易、人文交流等重点领域做了梳理,又针对主要区域做了国别报告,同时还兼具数据库、案例库,内容相当全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中心特约研究员、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副理事长郭峰铖介绍了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的筹备情况,并建议为上海“一带一路”的成果开设展出并作案例汇编。
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金融研究院(上海)研究经理王一剑认为《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报告(2018)》蓝皮书及系列报告有全面、准确、深刻、实在4个特点。系列报告从时间、空间、城市3个方面,具体呈现了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情况;系列报告提供了准确聚焦,为我们政府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更加科学的、直观的研判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构陷和潜在的风险都提供了依据;为总结剖析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提出了目标;提出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王一剑建议,我们可以在2019年的报告中补充政策性金融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内容,以及加强对上海市各相关智库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做出贡献的关注。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全球问题研究院院长郭长刚提出,《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报告(2018)》蓝皮书及系列报告是两院同力合作的重要合作成果,体现了两个高层次研究机构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水准,对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的后续工作有引领作用。他期望未来有机会可以将报告翻译为多语言的版本,方便国际社会加深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正确认识。
上海大学高等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张恒龙表示,要全面地理解“一带一路”,全面具体地汇编建设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案例,让世界共享中国倡议的智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