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吕艳滨 田禾 王祎茗:让政府“智慧”起来,需要过好哪几关?

    来源:上观新闻

    近年来,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由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的飞跃式转变,深刻影响到国家治理和人民生产生活。为此,《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深化电子政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专门要求。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推进政府管理信息化、实施大数据战略必然要发展集电子政务、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应用为一体的智慧政府,实现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并进一步促使政府向更加高效、便民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在新时代解决新矛盾的必要选择。

    智慧政府有助于提升政务服务和决策水平

    服务群众办事,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行政审批等政务服务领域,不仅将办事流程搬到互联网上,提升政府透明度、方便公众获取政务信息,更通过数据集中、共享,实现了办事服务的标准化,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朝着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方向大踏步迈进。智慧政府建设还将更加精准地探知公众需求,找准政府管理与公众需求之间的新矛盾,明确服务盲区,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智慧政府有助于服务党政决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党政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这既要靠党政机关及智库机构深入实践的调研,更要依靠智慧政府建设。最直观的例子是,智慧政府的推进不仅汇集了政府管理市场和社会的各类数据,还汇集了来自企业和个人的各类诉求,精细化、智能化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找准公众需求、发现管理的薄弱环节、评估党政决策的成效得失,也为做好科学决策提供了客观真实的依据。目前,各地都在探索通过党政、司法大数据的智能分析,研判经济社会形势,探求应对策略,为服务党政决策积累经验。

    智慧政府有助于提高政府管理能力

    行政体制改革的目的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调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还权于市场、还权于社会。但这取决于政府退出有关领域后是否有足够能力做好监管。智慧政府的建设通过向技术要生产力,扩展监管视野,提升监管水平。近年来,上海有关部门已经探索在市场监管领域共享各部门监管信息,以在准入环节加大审查力度、在事中事后监管环节针对性做好执法。

    高效、规范的政府管理是新时代解决新矛盾的基本保障。建设智慧政府,应用电子政务网络可以通过办公办案系统的使用,将所有的权力运行纳入网络系统,借助严格的技术程序实现权力运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真正实现将行政权力关进技术铁笼的目标。

    建成智慧政府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渐进过程

    建成智慧政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关键要过好以下几关:

    一是“认识关”,要改变旧观念,主动拥抱现代科技。一些地方和部门乃至工作人员对信息化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对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工作负担有怨言,甚至从内心深处排斥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培训和宣讲,让每一位管理者深刻认识智慧政府建设的功能定位和对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意义。

    二是“融合关”,融合技术与业务,消除“两张皮”现象。不少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效果还不理想,归根结底是系统研发与业务需求、公众需求相脱节。因此,智慧政府的系统开发、优化应注意进一步加大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吸收和培养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当方式吸纳公众意见建议,真正实现以服务和管理需求为本位来推动电子政务工作。

    三是“质量关”,推广在线管理,提升数据质量。应当逐步推广行政权力在线运行机制,确保所有权力实时在网上运行,实现在线办案、在线监管、在线实时生成数据,并提高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和准确性,实现智慧政府系统的自我阅读、自我学习,最终实现智能化管理。

    四是“共享关”,系统间数据互通,避免内部信息孤岛。政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就是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政务信息的自成一统和条块分割。针对网络系统不统一、监管数据系统平台多、数据接口难对接、监管数据共享无规范等困难,应做好顶层设计,抓好数据标准化建设,明确数据共享使用规范,确保智慧政府有足够的高质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作者吕艳滨、田禾系上海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王祎茗系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上一条:李培林:用新思想指导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

    下一条:夏杰长 张颖熙:加强产业融合互动 壮大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