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汪丹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着深厚的党建文化传统。上海十多万基层党组织逾200 万党员不仅是筑牢城市发展的基石,也是传承、发扬与充实党建文化,促进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实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不断提高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能力,充分发挥党组织与广大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汇聚起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和不竭动力。
城市基层党建实践探索的源动力来自城市的发展。上海将基层党建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并在实践层面推进“四个转变”,即从上层着力向基层着力、从局部推进向整体推进、从自我封闭向开放融合、从简单粗放向精准发力。这“四个转变”的实践,推动了管理和服务力量向街道社区下沉,健全了城市基层党建四级联动体系,推进了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建互补,扩大了城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覆盖,建设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骨干队伍。在这“四个转变”的推进实践中,处处可以看到党建文化引领的重要作用。
立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上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作为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向。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以精准高效的群众服务为抓手和党建联建的基本方法,促进城市各领域党建联动,带动城市各要素发挥作用,从而逐步形成适应差异、互联共生的超大型城市基层社区特点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立足党的组织工作优良传统,上海在产业布局、社群趋向、网络社会新的复杂性局面中,从“支部建在连上”创新“支部+”模式。通过“支部建在楼上”、“支部建在园区”等和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建设,不仅为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和广大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找到归属,也为党在基层社会构建起党建活动、教育培训、形象展示、资源整合和服务群众的平台,实现了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基层党建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的有机联系。
立足于党的作风文化优良传统,上海进一步健全经常性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以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为载体,健全诉求表达—反馈处置—评议考核的群众工作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作用。重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决策方式和基层社区共治议事平台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将社区党建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营造社区公共文化氛围,充分调动群众智慧和力量,为社区建设和城市改革发展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