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陈新光:加强过期药品监管 建立有效回收机制

    来源:光明网

    药品质量关系民生大计,如何在法律的指引下实施最严格的监管,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安全有效药品保障是当下的重要议题。我国现行散在的过期药品处置情况如何,怎么做才能既对环境友好又能方便百姓?现已成为百姓关心的话题之一,也应引起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过期药品属于危险废物,不能作为一般生活垃圾处理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过期失效的药品属于危险废物。过期失效的药品与一般废弃物不同,危害更大,随意排放、贮存的危废,在雨水地下水的长期渗透、扩散作用下,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而影响人类健康。多年来,由于缺乏完善的回收机制,大部分过期药品被作为生活垃圾处理,造成空气、土壤和水源环境的污染。据调查,目前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其中82.8%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储存过期药品的习惯,90.1%的被调查者有将过期药品随意丢弃的经历。过期药品有这么多危害,那么全国一年总量有多少?根据广药集团白云山药业所做的一项调查:保守的数据,我国约有七成家庭备有药箱,全国一年过期药品约有1.5万吨。

    随着社会发展,居民家庭小药箱的药品储量越来越大,过期药品数量日益增多。如果对过期药品放任自流,可能会引发用药安全、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过期药品如果处置不当,流入非法市场,还会危害病人健康。再说过期药品的随意丢弃,也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盛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满堂,就曾呼吁重视过期药品的回收工作。过期药品的最大危害在于其不确定性,对生态系统或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2017年2月,世卫组织负责卫生系统和创新事务的助理总干事基尼曾指出,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不断加重,人类的治疗选用办法正在快速耗尽。

    借鉴国外经验,加强过期药品监管

    参照国际惯例,对家庭日常生活产生的废药品及其包装物,我国目前实行了豁免管理制度。根据《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家庭产生的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在未分类收集的情况下,在其运输、贮存、处置等环节,仍需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按照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最新规定,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就是有害垃圾的一种,要单独投放有害垃圾。但实践表明,我国民众主动将过期药品送到回收点的不足一成,超过七成家庭将过期药跟生活垃圾一扔了事。近年来,利用过期及回收药品犯罪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我国药品管理秩序造成了破坏,并严重侵犯着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权。

    既然过期药的危害都有共识,目前在许多省、市、自治区都在开拓过期药品的回收渠道。早在2005年,浙江省就开展了过期药品回收工作,2006年,浙江省还出台了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管理办法。除浙江省外,在北京、深圳、南京、宁波、芜湖、东营、太原等城市都已经开展过期药品的回收工作,而且一些地方还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但回收处理规模还都有限。这里不得不提广药集团白云山公司,这家药企做药品回收已经有10多年,目前已累计回收过期药品1200多吨,2014年还创下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吉尼斯世界纪录。对于过期药品回收,欧美部分发达国家有法定义务性或习惯性的回收机制。在英国,过期药品要被放入印有专属标志的垃圾袋,乱扔过期药品会有诚信度不良的记录;法国有专门的过期药品回收点;美国是由厂家直接入户上门登记回收;德国主要是依托药店进行有偿回收,值得我国借鉴。

    推广“深圳经验”,出台有效激励机制

    在国家尚无统一要求的情况下,深圳市政府在过期药品回收处理的经验值得推广。现深圳的各社区服务中心队对回收的过期药统一密封打包,贴上标签,注明回收点及经手人、回收单位及经手人、回收日期等信息。过期药被送至依据市药监局标准建设的仓库,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整个回收过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引入二维码对回收的过期药进行流程跟踪,保证了过期药在回收发起、交接、运输、仓储、销毁各环节的衔接、监督和监控,初步实现了过期药品回收全流程可追溯。这样的规范管理,源自深圳市食药局的政府购买服务。但分散的危废源,高昂的成本等诸多因素让过期药品回收成了各地政府的难题。那么“深圳经验”是否值得推广过期药品回收工作由政府来承担,政府购买服务能否成为模板?

    失效的药品属于危险废物,人命关天。在当下的形势下,很多有识之士呼吁,对过期药管理的规定要统一加严,应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统一加强监管,更具有现实性。为此,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制定出台有效的激励机制,统一制作回收设施用具,对企业回购药品费用给予抵税或补贴,鼓励药企、药店和社会组织参与药品定点回收和销毁,提高企业回收过期药品的积极性。此外,国家主流媒体还应加强过期药品危害及回收知识的宣传,引导公众合法妥善处理过期药品,严格监管医疗“大处方”,促进医药企业推行包装小量化,从源头上遏制过期药品的产生。最近国家环保部已有举措,下一步将配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卫生计生委等相关部门,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过期药品回收机制,完善相关法规,切实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这对我国民众来说是一利好消息。


    (作者系上海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上海市统计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校外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一条:迟福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问”

    下一条:黄群慧:全面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