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冰雪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就有“凿冰冲冲,纳于凌阴”的记载,汉唐都有天子夏季赐冰的惯例,到宋朝时就已出现“荔枝膏”、“甘草冰雪凉水”等冰镇饮料,明清时有着冬季溜冰的宫廷项目。在民间也有冬捕、冬猎、爬犁、冰灯等民俗项目流传至今。冰雪文化元素的融入,使我国冰雪产业具有了独特的东方魅力。
2017年是中国冰雪产业红火的起步之年
2017年注定是我国冰雪产业火起来的一年。随着冬奥会成功申办,2016年底,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两大规划相继发布,各项发展冰雪产业的规划措施相继在2017年逐步展开。根据规划,全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6000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10000亿元。每年的1月15日是世界冰雪日,2017年世界冰雪日活动将在全国26家雪场同时展开,同去年的20个雪场相比,此次参与的滑雪场数目又有所提升。北京联合河北省张家口市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之后,国内的冰雪活动获得了迅猛发展,并不断深入,扎根民间。进入2017年,吉林、河北、辽宁等省份相继推出了“冰雪季”、“冬季阳光体育大会”等活动。这些面向群众的冰雪活动相继展开,也在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全国实现“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或许就始于当下这一个个冰雪活动。
以承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张家口市为例,现已坐拥万龙、云顶、富龙、多乐美地、太舞、长城岭等6家国内知名滑雪场,截至2016年12月18日,已接待游客62.1万人次,同比增长了33.8%。然而除了纷至沓来的大众滑雪爱好者,这个雪季,崇礼还迎来了特殊的“客人”。在2016—2017年的张家口崇礼冰雪季中,国内外冬季运动专业赛事、国际雪联高山滑雪积分赛、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世界杯等众多高水平赛事的举办,增强了崇礼各大雪场的名气与人气,更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打下了冰雪文化基础。
吉林发展冰雪经济得天独厚
从整个中国冰雪资源来看,吉林省的资源禀赋好,地形地貌适宜。东西一线,能够形成城市带,并构造了良好的交通及其他设施基础,且温度适宜,可以从容体验户外冰雪活动,冰雪项目集中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冰雪产业,正在成长为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据我们调研和实地考察,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至少有三大优势:一是资源禀赋好。吉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被称为“冰雪黄金纬度带”,是三大粉雪地带之一。有人形容吉林的粉雪地可以和欧洲阿尔卑斯山的相媲美;二是综合品质高。吉林省目前有滑雪场37座,雪道150条,在全国数量排名第五,质量排第一。其中万科和万达新建的滑雪场设施一流,完全可以与世界一流的滑雪场一较高下;三是发展潜力大。吉林的冰雪产业还处在起步期,发展空间巨大。吉林省冰雪产业的发展蓝图已然出炉——在《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中,吉林省提出了全力打造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为核心的冰雪全产业链。
发展吉林冰雪经济不能不提65岁的瑞典警察高友远,中文名字取意“有朋自远方来”。他曾是瑞典一个不知名的小镇警察,生平两大爱好是定向运动和越野滑雪。1998年,他将世界定向运动首次引进中国,并于2002年在吉林长春市净月潭举办“奥托昆普定向赛”。他认为长春与瑞典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冬季的白雪与绿色的松树让他找到了家的感觉。他发现,长春有非常好的冰雪条件,通过他的牵线搭桥,于2003年,他把在欧洲非常流行的瓦萨国际滑雪引进长春,搭起长春与世界交流冰雪文化的平台。在瑞雪纷飞、银装素裹的绝美冰雪世界中,净月潭瓦萨已经成为吉林省每年新年伊始最重要的大型旅游文化活动,还成为开展冰雪运动、促进对外文化经贸交流的最佳平台,荣获了“长春友谊奖”。10多年来,高友远和他的团队将滑雪课程教授给长春的大学生们,儿童瓦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瓦萨所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已深深地植根于长春市民心中。
打造中国“达沃斯小镇”,发展冰雪经济
据我们调研,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存在着很多制约,与兄弟省份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是:一是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工业、轻旅游”的观念制约;二是冰雪资源发展和管理存在分散的体制制约;三是发展冰雪经济的综合交通瓶颈和环境制约较大。此外。还有扶持政策难落地的困境。这些因素不仅制约着吉林省冰雪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整个吉林省的发展。在新一轮的发展中,一是要认真贯彻吉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白雪换白银”战略,借助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际,提出“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的口号,最大程度发挥冰雪经济的巨大优势;二是要将冰雪产业进行高起点的规划、高强度的投入、高标准的建设、高效能的管理以及高水平的宣传,形成吉林省特有的冰雪经济和冰雪产品。要加强冰雪品牌的建设,要有地域的品牌、赛季的品牌、捷径的品牌、装备的品牌和营销的品牌;三是发展冰雪经济,要勇于创新。创办于1971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发祥地在瑞士的达沃斯,近46年来不仅达沃斯论坛成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论坛,也使瑞士的冰雪产业成为继钟表之后的又一张国家名片。中国有了在海南省的博鳌论坛,吉林通过创新冰雪产业,打造中国“达沃斯小镇”,发展冰雪经济,成为吉林省的支柱产业和吉林走向世界的名片。
2009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以下简称纲要),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迄今唯一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规划。按照国务院的批复,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州是中国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区,以加快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延边州将成为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桥头堡,成为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
延边州是国家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桥头堡
长吉图地区是中国唯一的沿边近海地区,是中国内陆日本海最近的地区,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尽管吉林省身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但周边国家地区错综复杂的关系,却使得这一地缘优势不仅无法发挥作用,反而成为地缘劣势,被活活“憋”在了中部。偏低的外贸依存度,一直是东北地区经济的明显“短板”。这一点,位于东北内陆腹地的吉林省最为明显。早在1992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倡导下,中、俄、朝、韩、蒙共同启动了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项目。当时,中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开发的地区仅是延边州珲春市;1999年,参与开发的地区扩大到延边州全境。从整体开发进展来看,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与预期的目标差距较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沿边地区开放进程相对缓慢、开放程度较低。长吉图区域沿边近海,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具有17年合作开发的基础和实力,理所当然肩负起建设我国沿边开放开发“先行区”和“示范区”的国家使命。国务院《纲要》提出的四大战略定位,即我国沿边开放开发的重要区域,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
国家推出长吉图开发开放规划后,给延边州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扮演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桥头堡作用。延边州以长吉图开发开放为先导,立足图们江,面向东北亚,服务大东北,全面推进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为促进长吉图区域整体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2006年起,延边州着力推进延龙图一体化,将延吉、龙井、图们三个县级市纳入一体化,构建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体系,加快建设以延吉为核心的吉林东部中心城市。在交通方面,延吉、龙井城际客运企业兼并改组顺利完成、城际公交车开通;在金融方面,三市金融机构实现异地票据直接流通和同城结算;在通讯方面,延龙图三市固资费标准实现同城化。长吉图区域内一大批重点建设工程已经陆续启动。贯穿长吉图区域的近400公里的长春至延吉高速公路已全线通车,国际大通道畅通工程将东北亚地区6国紧密相连。早在2008年,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港—韩国束草—日本新澙四国联运航线成功试航,是第一条中国东北地区横贯日本海(东海)直达日本西海岸航线。同时,中朝两国已就罗先地区合作签署协议,获得朝鲜罗先特区罗津港3个码头50年使用权。至此,中国东北大量货物通过此航线只需一天半即可到达,航行成本将大幅降低。这意味着中国又将形成一条贯通东北乃至欧洲的大动脉,能够彻底改变东北地区铁路运输紧张的局面,进而促进图们江地区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东北亚其它国家来说,也可以打通连接东北亚各国与欧洲、北美的最近通道。延边州在联结亚、欧、美海陆运输格局中居于重要的枢纽地位,尤其在《纲要》批复后,延边州对俄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已成为吉林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从而使延边州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延边州是国际游客满意度最高的中国旅游城市之一
位于吉林省东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占地4.2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延边州也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总人口214.6万,其中,朝鲜族人口77.8万,占总人口的36.3%。延边州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有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千里图们江畔的自然景观、“一眼看三国”的防川边境风光、仙景台风景区、悠远的古渤海国遗址,朝鲜风情等风光优美,引人入胜。境内盛产的人参、鹿茸、貂皮,被誉为“东北三宝”,同时延边的大米、烟叶、苹果梨、黄牛等也驰名中外。上世纪60年代末,上海等城市有近2万知青来延边州插队落户,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截至2011年,延边州已经开辟了7个旅游开发区,即长白山自然风光游览区、延吉民俗风情游览区、珲春边境风貌游览区、龙井历史遗迹游览区、图们江边城游览区、龙龙王山游览区和敦化六项山游览区。
近年来,延边州将旅游业作为三大生态健康型主导产业的重点产业来抓,制定了延边州“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使得旅游业的发展风生水起,亮点纷呈。2015年,延边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65万人次,同比增长15%,超过本地区人口的五倍之多,实现旅游总收入270.3亿元,同比增长25%。以航空为例,2016年12月24日,延吉机场迎来2016年第666666名国际旅客,是延吉机场运输生产水平的历史性跨越, 标志着延吉机场国际航线开发战略阶段性目标的顺利实现。目前,延吉机场共有15家航空公司执行25条航线,其中国内航线15条、国际及地区航线10条,连接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基本形成了面向东北亚区域(环日本海)门户机场的发展定位。2016年,延边州实现旅游总收入325亿元、年均增长20%,先后荣膺最美中国民俗风情游目的地、中国十佳空气排行质量城市、最中国美食城市、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国际游客满意度最高中国旅游城市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殊荣。
全面建设小康 共创美好延边州
延边州的战略地位重要,是东北振兴、图们江开发等国家战略叠加区。虽然延边州在地理位置上不属于西部,但是政策上,享受了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待遇,正是由于这些政策的扶持,促进了延边经济快速发展。未来五年,延吉州将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落实“五位一体合力治边”,维护边疆和谐稳定
延边州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和我国面向东北亚的重要门户,要始终把边境安全和维护稳定作为首要的政治责任和任务。只有边境安全和民族团结才能使延边州全面提前实现小康。为此,要在在源头上预防社会不稳定因素,构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体系,落实“五位一体合力治边”工作机制,维护全州呈现出的政治安定、社会和谐、边防稳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延边州委和州府提出,维护边疆和谐稳定要做到关口前移,要求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了重大决策事项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纳入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决策程序和工作规则。出台的《延边州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将重大决策事项细化为5个方面13个类别的具体事项;明确了“确定评估事项、制定评估方案、广泛征求意见、缜密评估风险、审议评估报告、全程风险稳控”六个实施步骤。重大社会矛盾领导包案化解、建立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强化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置能力是延边州构建动态化、信息化、一体化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今,延边州依托乡镇(街道)服务管理中心、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构建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种手段相互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目前,全州及县(市)都建立了处置群体性事件联合指挥系统,至今未发生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开展“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工作模式,成立了合力治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要事会商等制度。坚持定期召开中俄、中朝边境管控会议,研究部署边境管控工作。延边州针对边境线长、管控形势复杂的实际,还在在合力治边、职能守边、爱民固边、边境信息化方面入手,编织边境稳定的防控网络。
(二)深化创新驱动,加快绿色转型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吉林代表团审议,对在新常态下怎样推动东北新一轮振兴,尤为关切。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不解决,老工业基地难以凤凰涅槃、腾笼换鸟。时隔7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延边州调研,对延边州的绿色转型和发展谋划思路。今后五年,是延边加快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按照延边州的五年规划、主要任务及工作目标,要做到6个坚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坚持抓项目增税源,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持续发展动能;坚持加强生态建设,打造优美宜居环境;坚持繁荣社会事业,维护边疆和谐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群众福祉。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即以“988工程”为重点(9大提升工程、8大产业集群建设工程、8大开放平台建设工程),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延边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提前两年即2018年全州脱贫率先在全省实现小康的目标。
(三)创“美丽中国•鲜到延边”旅游品牌
旅游业是延边州的一张名片。为全面彰显延边州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边境风貌、冰雪风韵、红色风彩,未来五年,延边州应将全力推动东北亚区域国际旅游合作,加快实现旅游与大交通、大文化、大农林、大养生、大网络相融合,努力营造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全面创建“美丽中国•鲜到延边”品牌,到2021年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630亿元,年均增长14%的奋斗目标,努力把延边州建设成东北亚旅游胜地。要积极推动东北亚区域国际旅游合作,把握好图们江地区开发合作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六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契机,利用好中韩签署自贸协定,朝鲜建立茂峰国际旅游特区等机遇,搞好跨境旅游项目谋划,推进旅游通道建设,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推进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推动中俄自驾游、图们江水上观光旅游项目,加快推进东北亚陆海联运环海邮轮游、图们江出海游项目。加快东北亚区域国际旅游,交通要先行,必须加快实现大旅游与大交通的融合。要加大海外航线开发力度,加密韩国航线,稳固符拉迪沃斯托克、平壤航线,扩大日本航线,开通台湾航线,增加华中、西南航线、航点,拓展国内航线。加快联接景区道路升级改造,打通断头路,完善交通标识,提高旅游区的可进入性。建设自驾车营地、景区停车场、旅游厕所。围绕高铁金达莱号动车组策划和宣传延边旅游产品,开发东北地区、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客源市场。加快改造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出入口与城市之间道路环境,为中外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进出条件。
(来源:中国日报网,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员 陈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