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是衡量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76.7岁
2014年,中国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妇幼健康相关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妇幼健康成功因素报告》将中国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并将中国经验向世界推广。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1981年为67.9岁,2000年为71.4岁,2017年为76.7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从1990年的32.9‰和88.9/10万,下降为2017年的6.8‰和19.6/10万。201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统计2018》,其中根据2016年的数据,中国婴儿出生时的健康预期寿命首次超越美国,中国为68.7岁,高于美国的68.5岁,而全球婴儿出生时健康预期寿命为63.3岁。
从医护人员数量来看,截至2017年底,我国执业(助理)医师339万人,注册护士超过380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数提高到2.74,医护比提高到1∶1.1,扭转了医护比倒置的局面。从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来看,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17.0万个;1990年为20.9万个;2000年为32.5万个;2017年达98.7万个。其中民营医院得到迅速发展,2017年,全国共有公立医院12297个,诊疗29.5亿人次,占医院诊疗总数的85.8%;民营医院18759个,诊疗4.9亿人次,占医院诊疗总数的14.2%。到2017年末,在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5.7%,民营医院床位占24.3%。
三项基本医保制度参保人数超过13亿
医改,一道世界性难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的挑战远远超过发达国家。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认为,中国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方面迅速迈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更加均衡,改革成就令世人瞩目。4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支出比重逐步上升。1978年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为3%,1988年为3.2%,1998年为4.3%,2008年为4.5%,2017年为6.2%。自2001年以来,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持续下降,2001年为60.0%,2017年降至28.8%。此外,截止2018年6月,全国已有581万因病致贫返贫户实现脱贫,进度与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整体脱贫进度基本同步。同时,针对我国仍有40%左右的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从2018年5月起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
2004年,我国建成使用全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信息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4小时。目前,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覆盖近7.1万家医疗机构,系统用户超过16万。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网络,中国疾控中心流感、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等实验室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参比实验室。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72小时内检测300余种病原体的能力。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03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开始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7年,我国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三项基本医保制度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
医疗质量全球排名第48位
2017年,全球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结果显示,自1990年至2015年25年间,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指数排名从第110位提高到第60位,进步幅度位居全球第三位。2018年,《柳叶刀》再次发布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我国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从2015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位,再次取得重大进步。
目前,我国已产生了一批达到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优势医疗技术,推动了重大疾病诊疗能力的提升。如2017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超过1.6万例,占2017年世界器官移植总量12.3%,位居世界第二位。移植受者生存率等质量指标也位居世界前列。2018年是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30年。如今,我国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妊娠率约40%,活婴分娩率达30%—35%,全国有近300家医院可以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每年试管婴儿数量逾20万例次。我国已成为世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第一大国,辅助生殖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在某些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谭德塞,日前在北京接受媒体专访时,他“对中国卫生健康服务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感到惊叹。”“对中国医改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效,改革的魄力与速度令人印象深刻”。谭德塞总干事称,“对于与中国建立新的全球卫生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谋发展福祉,世卫组织充满期待。”
(作者陈新光系上海研究院兼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