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1954年9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第一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文学评论》、《中国文学批评》主编;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
长期从事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研究工作,在中西文艺理论及中国当代诗学研究领域尤有建树,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文学评论》、《哲学研究》、《文艺争鸣》、《学术月刊》、《学术研究》、《探索与争鸣》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部分论文被译成英文、法文、意大利文、俄文等在国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
近年来致力于当代阐释学的构建和阐释学学科建设。2014年,提出原创理论“强制阐释论”,在中外文艺理论界产生重要影响,引发热烈讨论,得到国外著名文学批评家以及国内文艺理论研究领域著名学者的积极响应,相关成果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据知网统计,截至2019年5月,《强制阐释论》一文被引300余次,他引近300次,下载达5000余次。围绕该文提出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发表学术争鸣文章数百篇。2017年,进一步提出原创理论“公共阐释论”, 得到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历史学、哲学、文艺理论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认可,应邀与德国著名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奥特弗莱德•赫费、君特•费格尔,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迈克•费瑟斯通、约翰•汤普森等进行对话。曾经和正在主持有关当代西方文论研究、文化和文艺问题研究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
近年来出版或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作者能不能死》(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阐释的张力》(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原点、焦点与热点——“文学观象”系列论评》(主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当代西方文论批判》(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当代西方文论:问题和局限》(《文艺研究》2012年第10期),《中国当代诗歌的断裂与成长:从顾工到顾城》(《文艺研究》2013年第7期),《中国当代诗歌的断裂与成长:从“诵读”到“视读”》(《文艺研究》2013年第10期),《当代西方文论若干问题辨识——兼及中国文论重建》(《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强制阐释论》(《文学评论》2014年第6期),《前见与立场》(《学术月刊》2015年第5期),《关于“强制阐释”的对话》(《南方论坛》2016年第1期),《作者能不能死》(《哲学研究》2016年第5期),《理论中心论——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说起》(《文学评论》2016年第5期),《强制阐释的独断论特征》,(《文艺研究》2016年第8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6年第3期),《意图在不在场》(《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9期),《前见是不是立场》(《学术月刊》2016年第11期),《开放与封闭》(《文艺争鸣》2017年第1期),《评“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兼论相对主义的历史阐释》(《历史研究》2017年第1期),《公共阐释论纲》(《学术研究》2017年第6期),《“阐”“诠”辨》(《哲学研究》2017年第12期),《“理”“性”辨》(《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解”“释”辨》(《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1期),《阐释逻辑的正当意义》(《学术研究》2019年第6期),《论阐释的有限与无限》(《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10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