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闭幕

    推动全球考古界相交流  呼唤公众考古时代到来

    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闭幕

    20151216日,为期3天的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 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落下帷幕。论坛以“文化交流与文化多样性的考古学探索”为主题,实现了国际考古学界的交流,宣传了最新的田野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扩大了考古学的社会影响力。

     

     

    闭幕式现场


    “世界考古论坛上海”旨在推动世界范围内考古资源和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与利用。8月,首届世界考古论坛在上海的成功召开,不仅是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更使世界考古学界加深了对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及现状的认识,在推动全球考古学界相互融入、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王伟光指出,社会发展呼唤创新、文化建设更需要创新。世界考古论坛奖的评选,强调新思想、新理念,强调创新性,强调文化遗产对当今世界和人类共同未来的重要性,以此促进世界考古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对于上海市加速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必将产生良好的助推作用。

    考古学探索彰显文明交流互鉴

    世界考古论坛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这样告诉记者。

     

     

    王巍表示,如何处理不同族群、不同信仰、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人类而言,是从起源时期就已经需要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历史材料呈现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这一点在考古资料中有着非常鲜明且丰富的体现。

    认为,对于将考古应用到现代社会和国家建设,目前仍存在许多误区。人们普遍认为,古代文化遗产研究与现代社会并没有什么关系。然而,任何国家的根基都立于其早期文化或文明中。要了解一个国家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贡献,首先需要认识它的根之所在,而离开考古,这是无法实现的。


    一般而言,公众对人类历史,尤其是关涉自身社会和起源的历史抱有浓厚兴趣。在英国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教授查尔斯海曼海曼表示,虽然一项田野发掘常会吸引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但相关报道却局限于小部分专家学者。众所周知,公众的支持无论对研究资助还是文物保护都至关重要,然而长久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考古遗址是一种珍贵且稀有的资源。他们记录了人类的过去,因此只有通过公众参与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辛德认为,世界各个考古组织应该联合起来,解决与古代文化遗产相关的三大问题。第一,向人们宣传古代文化对本地、地区、国家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和贡献。这可以通过组织公众讲座、出版通俗读物、举办相关展览和发展遗产地旅游业来实现。从旅游业角度出发建设考古博物馆和遗址,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收益。第二,不管现在还是未来,考古遗址保护和遗物保存工作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如果离开当地居民的参与和社区考古学方法,保护工作将难以为继。第三,复兴传统知识体系,并将其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

    这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大学承办的国际学术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来自24个国家的200多位国内外考古学界的一流专家齐聚上海,纵论三年来国际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这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一次文明聚会,更是中国发挥文化大国作用搭建的一个考古学术交流平台,为中国学术“走出去”赢得了话语权和影响力,是上海研究院立足上海、面向世界的一次成功尝试。



    上一条:世界考古论坛颁发世界考古大奖

    下一条:上海研究院赴盘古智库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