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软硬并重同步提升,打造品质生活新高地

    在日前审议通过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中,将“治理能力全面跃升,制度供给更加有效”“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写入总体目标,并将“打造令人向往的品质生活新高地”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如何理解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与老百姓的关系?上海如何打造品质生活新高地?解放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上海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李友梅。

    美好生活,全球卓越城市的题中之义

    记者:此次《意见》提出了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新命题,如何来理解这个命题与老百姓的关系?

    李友梅: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实现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目标的集中体现。我的理解是,上海追求这些目标的落脚点,是为了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也是执政党制定政策、规划时所遵循的初衷: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这次《意见》提出“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很有前瞻性。卓越的全球城市不是“现在”的,而是“未来”的。2035年的全球卓越城市什么样?上海在那时候能否成为其他全球城市的对标标杆?同样,未来的“卓越”,能否给人民群众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如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也是这个新命题的题中之义。

    记者:这也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友梅:对,硬件与软件是相辅相成的。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要从总体上考虑,不仅是经济、产业方面的“硬实力”,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民主进程、公平正义、法治保障等各方面的“软实力”。它们之间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支持的。《意见》在基本原则中也提到了“坚持软硬并重,同步提升”,显然考虑到了多系统相互之间的支持。
    总的来说,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将为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提供更广阔空间。而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高品质生活和法治环境,将成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力和重要标志。

    建立更加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


    上一条:中国转型社会学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

    下一条:40年来中国社会学的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