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西北大学李浩教授应邀做客上海大学文学院308会议室,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题为“预流、原创与学术传统——从新见《大唐故安优婆姨塔铭》的整理研究说起”的讲座。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研究院、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承办,由姚蓉教授主持。上海大学文科处处长曾军教授,中文系主任黄景春教授,中文系邵炳军教授、饶龙隼教授、杨绪容教授、尹楚兵教授、梁奇老师及博士后、硕博士研究生等30余人共同参与。
李浩教授,现为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2015年受聘教育部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先后获全国优秀教师(2007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20年)等称号。著有《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唐代园林别业考录》《摩石录》等。教学科研成果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讲座开始,李浩教授从“关于《大唐故安优婆姨塔铭》的整理研究”“通过‘预流’追求原创学术”“通过‘预流’形成学术传统”几方面展开。
关于《大唐故安优婆姨塔铭》的整理研究。李浩教授首先展示《大唐故安优婆姨塔铭并序》拓片,让师生近距离感受塔铭拓片的文化魅力。其后就拓片内容及其文献价值做简要介绍。李教授认为,新出《大唐故安优婆姨塔铭并序》用双语书写,考虑到新见双语墓志的数量有限,故其对深化方兴未艾的入华粟特人研究乃至丝绸之路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李教授强调,因塔铭相当程度上的风化磨损,致使塔铭的汉文部分有不少残损缺漏,故研究尚有进一步发展和开拓的空间。
关于通过“预流”追求原创学术。“预流”以求学术,源于陈寅恪先生首倡,即得预于新潮流者。新潮流离不开新材料和新问题,取新材料以解决新问题。新材料包括新发现,亦或原藏于他处,或为旧材料而加以新注意、新解释。李教授强调,欲通过“预流”追求原创学术,须对旧材料很熟悉,才能利用新材料,发现新问题,进而解决新问题,实现学术创新。李教授告诫年轻学者,应多浏览古书、精熟外文,夯实基础,为阅读一手文献打基础。
关于通过“预流”形成学术传统。李浩教授还从时间、学缘等方面提出对学术传统的建设。李教授认为,形成传统主要依靠师承,但不限于师承;院系或学校等行政组织需要从长时段看团队或传统的成长发展,既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也不能排斥漠视,任其自生自灭。同时,传统内部也需要不断吐故纳新,补充新鲜血液。只有形成学术传统,传承并发扬学术传统,才能更好地从事和发展学术研究。
讲座最后,邵炳军教授就讲座主题分享了体会,姚蓉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在互动环节,李浩教授对师生们的疑惑作了解答,讲座也在和谐热烈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