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男,汉族,1954年5月生,山东荣成人。1978年3月,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5年1月获得日本九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7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学位。中国第一个获得中日两个博士学位的考古学家。1999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授予美洲考古学会终身外籍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13年2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7年12月12日,当选河南大学古代文明中心主任。2018年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王巍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夏商周考古;东亚地区古代文明起源研究;东亚地区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
主要著作:迄今已发表学术专著2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20余篇是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著有《从中国看邪马台国和倭政权》、《东亚地区古代铁器和冶铁术的传播与交流》、《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考古学·两周卷》等。
学术论文:《商文化玉器渊源探索》(《考古》1987年8期);《夏商周时期辽东半岛与朝鲜半岛西北部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及相互关系》(《中国考古学论丛》,科学出版社,1993年);《商代马车渊源蠡测》(《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年);《从考古发现看四世纪的东亚》(《考古学报》1996年3期);《从马具看三~六世纪东亚地区古代文化交流》(《考古》1997年12期);《偃师商城考古新发现及其相关问题》(《青果集》,知识出版社,1998年12月);《先周文化的考古学探索》(合著)(《考古学报》2000年3期);《仰韶文化前期的社会形态》(《博古研究》创刊号,1990年);
《六世纪东亚诸国的文化交流》(《东亚的古代文化》第83期,1995年);《〈魏志倭人传〉所记载的三世纪前半倭国的社会结构》(《九洲历史》1996年2月);《从考古发现看中国的龙山时代》(《博古研究》第10期,1995年10月);《倭五王时期的国际交流》(《考古学季刊》第54期,1996年2月);《日本弥生、古坟时代坟丘墓所见古代中国的影响》(《古代的日本和渡来文化》,学生社,1997年);《东北亚青铜文化的出现与发展》(《古代出云的青铜器文化》1997年)。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中美合作项目――“河南安阳洹河流域聚落群分布的调查与研究”(1999年~2002年)中方负责人。
2、国家“九·五”社科重点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 承担“琉璃河西周燕国都城与墓葬的年代学研究”课题(1996年~2000年)。
3、国家“九·五”社科重点项目――《中国考古学·概论卷》主编(1996年~2001年)。
4、国家“十·五”社科重点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聚落形态反映的社会结构”课题负责人。
5、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黄河中下游地区古代生态环境的变迁与人类生活方式及文明演进关系研究”(2000年~2004年)第一主持人。
6、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2001年~2005年)主持人。
7、“安阳古人类分子考古学(古人类遗传基因)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9年~2001年)考古方面第一主持人,负责殷墟出土人骨的文化、社会背景及其对遗传基因所反映的历史问题的阐释与研究。
8、院重点项目――“河南偃师商城宫城内宫殿群的发掘与研究”( 1996年~1998年),项目主持人。
9、“陕西周原西周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的发掘与研究” 2000年度发掘领队。
10、中德合作“西北地区青铜文化的综合研究”(2000~2005年) 中方主持人。
11、中日合作“东北亚史前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2001年~2003年)中方主持人。
12.中日合作“中国汉代以前出土海贝的产地研究”中方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