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做强“五个新城”公共服务功能

    秉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升“五个新城”公共服务水平,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应有之义,也是统筹上海都市圈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

    “十四五”时期,“五个新城”将围绕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战略目标,高起点、高标准、前瞻性做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配置,形成优质均衡、公平高效、便利可及、保障多元的公共服务体系。

    具体来看,有必要进一步革新思路,结合新场景、新要求,谋划新思路、新布局,推动公共服务由“有”向“优”发展,打造上海都市圈公共服务的“金腰带”。

    优化建设理念与资源配置

    “五个新城”有较大的人口导入空间,需要在加强人口导入、优化人口结构的过程中,实现从“产—人—城”到“人—城—产”的建设思维观念转变。要从以产业为引擎、园区为载体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转向以人的需求为牵引、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为要点的新型发展模式。

    同时,针对特定的城市目标人群,打造更为合理的城市配套、功能布局及环境设计方案,打造高品质生活环境与舒适工作氛围,实现“以人塑城”“以城兴产”。

    此外,“五个新城”处于上海市区和周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中间地带,还需重点关注人才向两侧的转移情况,避免形成“人才真空环带”,力争与杭州、苏州、南京、宁波等长三角城市并肩发展。

    在此基础上,根据“五个新城”发展定位、发展水平的不同,可进一步精简审批流程,保证公共服务的相应资源、资金不为其他发展建设项目所挤占或淹没;加强长三角公共服务的互联互通、协同化治理,探索区域均衡连片开发与发展模式。

    积极部署城市数字化转型

    “五个新城”可学习借鉴维也纳“智慧城”、韩国松岛新城、新加坡“智慧国”等成功经验,进一步植入“智慧城市”“韧性城市”“绿色城市”等理念,提升新城辐射服务能级,让新城更有现代感、国际范。

    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当避免形成“信息孤岛”。为此,可鼓励在沪大型数字经济企业参与“五个新城”的智慧化改造,推动硬件升级与软件升级相统一,加快数据信息采集与数据库搭建步伐。

    着力破解人才匮乏问题

    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服务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准。为此,有必要通过增加专项补贴、降低人才落户乃至购房门槛等措施,进一步吸引公共服务人才进入“五个新城”生活和工作。

    同时,实施公共服务专业人才培育工程,率先在“五个新城”开展城市治理人才增能计划,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培养,拓宽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加强新城社会治理合力

    通盘考虑“五个新城”在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的地缘条件、产业基础等情况,建议重点关注医疗、教育、文旅、体育、养老等领域,聚力打造特色公共空间、特色公共服务项目。

    同时,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建设。在形成专业水平、职业能力兼具的公共服务专业技术队伍同时,打造一批规模化、常态化的志愿者队伍和社会服务组织;进一步拓宽公共服务资金来源渠道,提高项目运营效率,不断做强“五个新城”的特色功能。

    张恒龙、胡晓亮,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研究院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