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思考和研究百年党史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关于战略主动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涉及到四个方面:
一是中华民族的战略思想、战略思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厚的思想资源。战略问题极端重要,是历代统治者治国理政需要运筹谋划的头等大事,历来是中外智库研究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对战略问题进行了持久深入的探索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高度发达、独具魅力的战略思想、战略思维,有力的创造、守护、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与民族血脉。中华民族的战略思想、战略思维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经典中均有所体现,但主要还是集中表现在《孙子兵法》等兵学思想中。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是最早出现兵书并形成兵家学派的国家,也是最早确立和平理念的国家。这些丰厚的思想资源都值得思想理论界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
二是中华民族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思维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持久广泛深远的学术影响力和思想穿透力。世界范围内包括欧美国家一直经久不衰的孙子文化现象,就是有力的证明。
三是中华民族的战略思想、战略思维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思想与理论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25号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5月16号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石泰峰同志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求中国社科院着力提升原创能力,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上率先实现突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百年党史中关于战略问题、战略思维的探索与实践就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的思想理论资源。
四是对百年党史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关于战略主动问题的思考与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是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的精髓。
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是毛泽东思想的鲜明特征。毛泽东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的优良传统,并创造了从战略上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从战略上解决中国革命战争问题、从战略上解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范例。牢牢把握战略主动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一条重要主线。在关乎党治国理政全局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在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的重大问题上,还是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底线思维上,习近平总书记都高度重视牢牢把握战略主动这个关键问题。
在这里我重点就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如何牢牢把握战略主动谈一点看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治理成效给予高度肯定。我把党的十八大十年以来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部署,在理论上总结概括为以“两大总纲”“两个总论”“系列分论”等几个方面构成的“四梁八柱”。“两大总纲”,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5日和2018年1月5日发表的两篇重要讲话,构成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四梁八柱”的思想和理论前提。“两个总论”,即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19”和2018年“8·21”两篇重要讲话,构成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四梁八柱”的支撑主干。“系列分论”,主要内容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等几个方面。这一系列“分论”构成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四梁八柱”的支撑分支。上述“四梁八柱”中,尤其是作为“两大总纲”在意识形态领域诸多源头性、战略性问题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做出了战略谋划与部署,从而在一起步就牢牢掌握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主动权。
2.牢牢把握战略主动要牢牢掌握历史主动。
一是掌握历史主动必须清醒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辉煌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针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新时代科技创新及干部队伍建设等问题,他反复强调要观大势、抢先机、谋全局、抓根本,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在谈到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等问题时,他着重强调要把握历史前进与人类进步大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共同期待。
二是掌握历史主动必须树立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大历史观,强调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要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来认识和把握党的基本路线。总体来看,不同于西方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所论述的大历史观从历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民族性与世界性、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的视角出发,全程、全方位、全局地看待历史与现实,实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性发展。
3.牢牢把握战略主动要牢牢把握理论创新的战略主动。
一是在理论概括上牢牢把握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在运筹“两个大局”领域,概括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原创性理论谋划与中国方案,在国际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并切实惠及世界范围内广大民众;在党的建设领域,概括提出了初心使命、自我革命,“政治三力”即“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命题,丰富和拓展了我们认识党史的维度;在治国理政领域概括提出并全面系统阐述了“国之大者”,重要战略机遇期,战略定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三新”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一系列理论概括和重大原则。这些具有标识性概念的理论概括与重大判断相互贯通,一以贯之,体现出大国领袖的战略决断与战略主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具有提纲挈领的标示性意义,发挥了强有力的理论引领。
二是在理论武装上牢牢掌握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精神家园。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三是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建设上牢牢把握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关系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重大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把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作为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摆在突出位置部署推进,取得历史性成就。
总之,高度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是百年党史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贯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一条重要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着重强调指出,“这次全会决议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高度重视战略策略问题、不断提出科学的战略策略作了全面总结。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战略策略的研究和把握,是贯穿全会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关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习近平总书记本人的重要解读就有三次,这几次解读从不同的方面加以强调,每次均有所深化。一个是关于《决议》起草情况的说明,总书记谈了关于六中全会议题的三点考虑。第二个就是总书记在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这里面总书记明确提到中央召开六中全会是郑重的战略性决策,《决议》的政治性、理论性、战略性和指导性都很强等一系列重要观点。第三个就是在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从五个方面对《决议》中百年奋斗历程中的重大历史经验做了系统梳理,战略策略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此次讲话与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里关于学习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针对战略问题、战略主动问题、如何研究和把握战略策略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如何从理论上对百年党史中这一条重大历史经验进行深入总结和阐释,对理论界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
(本文根据景向辉副研究员在上海研究院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来。)
【作者简介】
景向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副研究员、文史哲马研编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