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由上海研究院及上海大学人文社科处主办、上海大学法学院承办的上海研究院“人文社科高端讲座”第十三讲“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的体会”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乐乎楼思源厅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党委书记陈甦教授主讲,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大学副校长文学国教授主持,上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凤章教授与近百名师生共同聆听了讲座。
讲座由立法的过程切入,从最初法律草案的形成,到部分法律条款的反复修改,再到最后法律的公布。陈甦教授通过自身参与民法典编纂的工作经验为我们讲述了更为深入细致的立法过程,同时也分享了在参与立法工作过程中的体会:一是要有充分的法学知识,立法者要对法律条款熟悉,对法学理论了解透彻,综合的法学知识会使立法研究更为平衡;二是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立法者要洞察世事人情,使法律的设计更加符合社会实际,制定出来的法律规范能够适用当前的社会状况;三是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法律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四是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在法律制定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利益的平衡,保护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尽管这些是立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对于当今大学生在学习法学的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陈甦教授还指出,法学研究要有价值,仅仅具有创新性还不够,要使法学研究变得有效,并能够对理论、制度的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那些确有错误的制度、不适当的制度安排以及立法空白这三个方面值得法学院的同学去研究。
(上海大学法学院/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