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本报特邀三位代表、专家,畅谈五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探讨如何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建言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主持人:过去的五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这些重大突破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老百姓从全面深化改革中有了哪些获得感?
迟福林:五年来,改革全面发力、重点突破、纵深推进,在多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甚至重大突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就是强调通过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进改革的重要举措。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在经济改革领域,市场化改革有实质性进展,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健康、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出台了相应的开放文件,社会资本进入这些领域的步伐明显加快。此外,简政放权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行,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外商准入方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不断推进。
2、主持人:怎么看待当前中国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任务?
迟福林: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这需要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掣肘,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面对收入分配的较大差距,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通过扭转实体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稳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比例;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收益;提升产权保护的制度化与法治化水平,稳定中等收入群体的制度预期。当前,产权制度改革要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同步推进,比如尽快建立并完善有利于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3、主持人:如何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迟福林:改革走到今天,能不能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逐步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和社会结构,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重大难题,决定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将之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例如,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城乡居民对服务型消费的需求快速增长,这就需要以破解垄断为重点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扩大服务业开放。
(迟福林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