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年/10 月/19 日/第008 版 专题
当今中国,城市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党建尤其是城市基层党建如何与城市的地位相匹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主动适应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的变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上海率先进行探索,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为目标,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并推动城市基层党建的创新发展,初步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
一是始终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上下功夫。上海基层党建工作是有思考的党建、有规划的党建,早在2003年上海市委就针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新趋势与新条件制定了“三年党建行动计划”,明确城市基层党建最重要的功能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党的建设就是要把党和群众关系密切联系起来,通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来为城市社会发展与国家发展大局更好地提供政治保障。近年来,上海市基层党建在探索过程中,将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作为基层党建探索创新的重要方向,并逐渐摸索出密切联系群众、精准有效服务群众的新路径。上海以强化街道党工委职能作用为突破口,把管理和服务力量放到基层,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通过“组团式联系服务”和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整合多方联动的力量帮助群众解决问题,通过把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联起来、动起来,上海构建了以市委来把方向、管全局、抓大事,以区委为“一线指挥部”、街道党工委为“龙头”、社区党组织为“战斗堡垒”的城市基层党建四级联动体系。实践证明,四级联动是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通过一级抓一级、上下共同发力,整体系统推进,从而使组织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动员更加有力、推动工作更为顺畅、服务群众更为有效。
二是始终坚持“哪里有群众哪里就要有党的工作”,在扩大党在城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上下功夫。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城市自身的产业结构转型以及信息化社会的深入,如何通过党建引领将社会有效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针对街道社区、驻区单位、新兴领域“三位一体”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逐渐摸索出楼宇、园区、商圈、网上党建等新模式;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和推广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有效发挥了流动党员接纳、“两新”组织资源共享平台与“两新”组织党组织孵化器等功能;在社会组织党建上,探索出了“分级管理、条块结合、街镇托底”的社会组织党建体系框架格局。街道社区党建、驻区单位党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互联网业与社会组织党建不断融合,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逐步形成。
三是始终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通过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为超大型城市社会治理创新走出新路。近十年来,上海开展了区域化党建的探索实践,有效突破了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难以互联互动、共通互补的瓶颈问题。上海在地铁建设、公园绿地建设、物业管理、世博建设运营等经济社会重点工作上,以服务于民生的重大关切为核心充分发挥了城市基层党建组织优势、组织功能与组织力量。区域化党建如同一条红线,将社区、单位连在一起,来自社会的优势资源被整合起来共同助力公共服务。实践证明,区域化党建这样一种组织架构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是容易凝聚党内共识;其次是能有效整合城市资源、放大工作效益;最后是有助于推进区域共治和协商民主的发展。当前,上海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继续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推动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党建互联互补互动;创新“支部+”模式,把基层党组织有效嵌入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探索网格化、推进信息化,朝着提升党建工作精细化和智能化程度的方向发展。
(作者: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冯小敏,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员汪丹执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