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渠敬东:话语体系不是空谈,社会生活自有力量

       

    渠敬东:话语体系不是空谈,社会生活自有力量

    北京大学教授渠敬东则对全球的社会学现状做出了有力的批判。他指出,在世界普遍发生剧变的当下,社会学以及广义上的社会科学却“广泛地处于常规范式状态”。他解释说,虽然在表面看来,由行为学主导的社会科学研究每天都在创新,实际却在退步;因缺乏对社会的真实关怀,一味机械地生产逻辑,社会科学逐渐与社会脱节。当社会科学研究的动力不断萎缩,便会产生消极影响。“无用之学越匮乏,有用之学越没用。”渠敬东说。

    渠敬东说,社会学研究通常有两种角度,一种是科学的形象主义,另一种是心理体验主义。前者基于观察、统计和测量,后者则基于直觉、同情和内省。而因前者的盛行,后一种社会学研究几乎已消失不见。社会学的发展不仅要依靠科学,更需要探索生活和内心,将科学与人文艺术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渠敬东举了林耀华的《金翼》一书的例子。在他看来,这本讲述了近代中国两个家族的变迁的著作,正是心理体验派社会学的杰作,体现了中国社会生活中生生不息的内在力量。在此基础上,渠敬东表明,建设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不可走入国际社会学界的普遍误区,需要打破行为学主导的社会学研究范式,回归中国的社会现实,深入探究中国人的内在生命力;话语体系不是空谈,它需要在生活中体会。

                 



    上一条:翟学伟:本土性研究不可陷入国学窠臼

    下一条:顾骏:建立与西方平行的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