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美经济实力对比无法充分体现中国的建设成就

    三十多年以来,中国GDP一路高歌猛进,持续高速增长,目前,中国已是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许多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将在2025年到2030年之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王孜弘研究员认为,要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中国崛起与中美经济实力对比,只看GDP一个数据是不够的,需要对GDP进行更细化的分析,并将中国的崛起放在世界视角中看待。10月15日,王孜弘在上海研究院“智库大讲堂”第8期阐述了上述观点。

    王孜弘研究员首先澄清了对GDP总值的认知:它指的是增长率(rate),而非直接体现变化量的实际变化速度即增长速(speed)。两个经济体间差距变化取决于增长速(speed)而不取决于任何一个变量的变化率。从历史数据看,改革开放前夕的1977年中国GDP为1749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九,美国的GDP为2.086万亿美元,中国对美国的GDP差距约为1.91万亿美元。2016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约为11.2万亿美元,美国GDP约为18.6万亿美元,中国对美国的GDP值差扩大为7.4万亿美元,明显大于1977年。不仅名义值差扩大,且实际值差也扩大。

    再将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置于世界视角中观察,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中美两国GDP总值均实现快速增值,从而将其他经济体远甩其后的过程,而非中国独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对第二大经济体(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的领先总体扩大,中国GDP逐个超过除美国外的其他经济体跃居世界第二。

    因此,在推断中国GDP何时超越美国之时,应首先观察中美GDP差距是否出现或何时出现趋势性缩小,然后再看中美GDP差距何时缩小至改革开放前夕的值差。

    在体现民生基础的人均GDP上,中国人均GDP的历史数值不仅与美国差距拉大,且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差距也还很大。在1977年GDP高于中国,而后被中国超越的国家中,无一国人均GDP被中国超越。

    在体现(人力)投入效率的就业者人均GDP方面,按2011年不变价购买力平价计算,不仅中美间差距有所扩大,中国同其它主要发达国家间差距也未见明显缩小。在1977年GDP总值高于中国、而后被中国超越的国家中,无一国就业者人均GDP被中国超越。

    造成上述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长期形成的人口格局与消费方式抑制了最终产品与服务中所含的GDP项的增加,使GDP值无法充分体现中国的建设成就。其次,对于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而言,必须不断地适应外部已有的规则与理念,但充分利用外部要素却需要时间。第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不能一蹴而就,其较长的过程限制了对市场功能的发挥与利用。最后,中国经济在崛起(rising)的同时,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水平也有所上升(rising),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在增强(rising),几乎所有经济体的经济状况都取得了不菲的进步(rising),使世界经济水平作为整体得到了提升(rising),而非仅中国一国在崛起(rising)。

    王孜弘研究员认为,只有客观、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崛起与中美经济实力对比,才更容易把握自己,既不必过高估计美国也不用过低估计自己,由此超越美国才能更有底气。

    (刘耿 向金美/文、摄)



    上一条:日本“问题解决型”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下一条:阐释何为,如何可能——公共阐释论与中国当代阐释学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