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海研究院智库大讲堂第三讲在上海研究院报告厅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原校长助理、校友会秘书长、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彭和平研究员以“制度创新的难点与路径”为主题展开演讲。
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学国主持活动。文院长对彭和平研究员到上海研究院作演讲表示感谢,并对彭和平研究员作了介绍。彭和平研究员是国内知名的制度学、制度理论专家,出版了著作《制度学原理》,是我国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制度的学术专著。
彭和平研究员在演讲中,从对制度的理解和分析、制度规定和制度执行、制度角色和制度人、制度场与场式管理、制度效力、文化因素和制度观、制度构建、运行与创新等部分展开讲解,对制度创新的难点与路径进行解析。
在谈到制度的重要性时,彭和平认为,人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客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制度问题,而我们正身处制度变革的时代。
那么制度主要起什么作用?彭和平指出,首先是规范和约束。其次,制度始于规定,成于执行。制度是规定和执行过程的产物,是它的结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过程中有规制者、执行者,构成制度的主体。其他所有人都是制度的客体。主客体之间形成互动作用。因此,任何人在制度化的过程中,都不是一个抽象的人,一定是制度人。每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都是各种各样的关系,所有这些关系都是一个制度化的过程,会形成制度关系,会形成角色关系。怎么处理好这种关系,这是作为个人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而作为制度学,要讲一个整体的合力,在整体上怎么能把组织所有的人,结成一个整体,这是制度学所研究的有效整体。
在谈到组织和制度的关系问题时,彭和平认为,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所结成的集合体。当有了规定和执行以后,就会形成一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是有空间和时间范围的,这个场的范围就是制度场。制度学终极目标是要形成合力,出一个结果,最终用绩效指标判断结果。
关于制度创新的难点和路径,彭和平指出,制度场中主客体相互作用,通过规定和执行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全部加以规范。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所有的难点就在这些环节上,这是个路径同时也是难点。他提出,制度创新一方面指制度本身的创新,使制度本身保持先进性,具有新的生命力和持久活力;另一方面指用制度的力量推动技术创新,抢占在各个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高点。当组织确立了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时,一定要注意设计和创建与之相应的制度形式作为实现该战略目标的支撑体系,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改进,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规划,渐进性地推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达到目的和手段、目标和制度的高度统一。
对于制度和关系的区别,彭和平认为,制度学不是关系学,要通过对制度的研究,增强制度意识;通过规定和执行,理顺关系,整合行为,形成制度场正能量,达到较好的制度效力,更好的实现组织和国家的发展目标。
在问答环节,彭和平研究员还就“以往的制度设计与现有企业发展之间的相关问题”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解答,并与在场听众进行了精彩互动,赢得了阵阵掌声。
此次智库大讲堂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企事业单位白领、学生、制度问题研究者近百名听众参加,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陆文婷、施蕾蕾/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