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以“2020∙慈善公益与脱贫”为主题的慈善研讨会在上海研究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采取视频会议的形式,在决战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的背景下,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和专家在线上线下发言,围绕慈善脱贫的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现代慈善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赵克斌在会上致辞。他在致辞中介绍了慈善中心的工作机制以及新的组织架构,同时指出,每年上半年的慈善研讨会是慈善中心的标志性会议,今年是第三年召开,学术性不断增强,希望今后能够以9月5日的上海慈善论坛作为工作节点,更为有序地推进慈善中心的学术活动,丰富中心活动内容。
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主题发言由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施德荣主持。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周俊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的陈静副教授、上海大学的朱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青年教师付伟、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青年教师苑莉莉做了精彩发言,他们发言的方向包括“社会组织参与贫困治理案例研究:实践图景与理论模式”、“慈善组织参与留守儿童“补偿教育”服务模式研究:基于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的视角”、“儒家“扶危济困”理论与实践研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模式与后果研究”、“慈善公益脱贫的基础理论溯源、创新转型与未来趋势研究”。发言角度独到、案例详实、分析到位,引出了很多脱贫的理论关键和现实需求,给与会人员带来了较为深刻的思考。
第二阶段的扶贫项目实证研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推进指导处的张军副处长分享了两个实际案例,一个是上海援助西藏日喀则实例,一个是上海帮扶群在青海果洛开展的慈善光明行项目。案例鲜活,让人动容。
最后一个阶段的发言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谢玲丽主持。
来自上海大学的文学国教授、郑州大学的丁辉侠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的刘志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周秀平副教授以及《公益时报》社的温增卫研究员分别以“慈善组织扶贫模式研究”、“慈善公益健康扶贫的实践探索与长效机制构建研究”、“社会创业推动乡村脱贫的模式探索”、“支持教师与社会组织的教育扶贫成效研究”及““区块链+公益慈善”助力脱贫”为题作主题发言。他们从慈善公益脱贫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脱贫资助案例研究出发,针对当前慈善公益现状,提出了最新、最前沿、最需要的对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研究员;上海研究院合作处处长、上海大学张恒龙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郑乐平副研究员;民进上海市委智库特聘专家、施蔷生高级经济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社会文化室主任魏南枝副研究员对10位专家发言进行了点评。点评专家肯定了以上发言中的创新点,对部分案例的丰富性和理论研究的构建提出了建议,引发了现场讨论。
会议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首席专家、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做总结发言。他认为,会议的发言题目跨度大、内容丰富、选题合理、角度多样。在2020决胜小康的重要时间点,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是有特别意义的。希望慈善研究能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终落到实处。
上海研究院合作处副处长李春光、主管徐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励晨、董晓月、丁晓醇等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东方网、新民网、腾讯等媒体予以报道。